水處理工藝流程就是根據原水水質和出水水質要求制定的處理工藝路線,可以選擇生物法和物化法,其中生物法就是利用微生物降解污染物質,物化法是利用藥劑化學混凝或者過濾等技術去除水中污染物,工藝不是單一的,就算統一進出水水質輸入輸出條件也有可能有不同的處理工藝和使用不同的處理設備。
常用的給水處理方法(見表1K414021-1)常用的給水處理方法 表1K414021-1 來源:考試大自然沉淀 用以去除水中粗大顆粒雜質混凝沉淀 使用混凝藥劑沉淀或澄清去除水中膠體和懸浮雜質等
過濾 使水通過細孔性濾料層,截流去除經沉淀或澄清后剩余的細微雜質;或不經過沉淀,原水直接加藥、混凝、過濾去除水中膠體和懸浮雜質消毒 去除水中病毒和細菌,確保飲水衛生和生產用水安全軟化 降低水中鈣、鎂離子含量,使硬水軟化 來源:考試大除鐵除錳 去除地下水中所含過量的鐵和錳,使水質符合飲用水要求
常用處理工藝流程及適用條件 表1K414021-工藝流程 適 用 條 件原水一簡單處理(如篩網隔濾或消毒) 水質較好原水一接觸過濾——消毒 一般用于處理濁度和色度較低的湖泊水和水庫水,進水懸浮物一般小于l00mg/L,水質穩定、變化小且無藻類繁殖原水一混凝、沉淀或澄清一過濾一消毒 一般地表水處理廠廣泛采用的常規處理流程,適用于濁度小于3mg/L河流水。河流小溪水濁度經常較低,洪水時含砂量大,可采用此流程對低濁度無污染的水不加凝聚劑或跨越沉淀直接過濾。
原水一調蓄預沉——自然預沉淀或混凝沉淀一混凝沉淀或澄清一過濾一消毒 高濁度水二級沉淀,適用于含砂量大,砂峰持續時間長,預沉后原水含砂量應降低到1000mg/L以下,黃河中上游的中小型水廠和長江上游高濁度水處理多采用二級沉淀(澄清)工藝,適用于中小型水廠,有時在濾池后建造清水調蓄池。
為了進一步發揮給水處理工藝的整體作用,提高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改善和提高飲用水水質,除了常規處理工藝之外,還有預處理和深度處理工藝。
按照對污染物的去除途徑不同,預處理方法可分為氧化法和吸附法,其中氧化法又可分為化學氧化法和生物氧化法;瘜W氧化法預處理技術主要有氯氣預氧化及高錳酸鉀氧化、紫外光氧化、臭氧氧化等預處理;生物氧化預處理技術主要采用生物膜法,其形式主要是淹沒式生物濾池,如進行TOC生物降解、氮去除、鐵錳去除等。吸附預處理技術,如用粉末活性炭吸附、黏土吸附等。